成语里的鸡鸣犬吠,探寻鸡文化的韵味

08-10 1024阅读

自古以来,鸡作为我国家禽的代表,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,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美味的食材,更在成语、俗语、诗歌等文学作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,让我们一同探索那些充满魅力的与鸡相关的成语和四字词语。

成语中的鸡

  1. 鸡鸣狗盗:源自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,原指陈涉的门客徐世昌夜间潜入盗取鸡鸣狗盗,以此惊动陈涉,后比喻小偷小摸,品行不端的行为。
  2. 鸡犬升天:出自《庄子·逍遥游》,原指庄子与惠施辩论时,惠施说:“鸡犬,而独不见鸡犬之。”后比喻因一人得道,而其亲属、朋友等也跟着受益。
  3. 鸡飞蛋打: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,原指晋献公攻打郑国,郑文公用计使晋军鸡飞蛋打,大败而归,后比喻做事失败,一无所获。
  4. 鸡犬不宁: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,原指项羽攻破咸阳后,阿房宫鸡犬不宁,后比喻战乱、动荡等导致百姓生活不安。
  5. 鸡犬升仙:出自《西游记》,原指孙悟空、猪八戒、沙僧三人得道成仙,鸡犬亦随之升仙,后比喻因一人得道,而其亲属、朋友等也跟着得道。

成语里的鸡鸣犬吠,探寻鸡文化的韵味

四字词语中的鸡

  1. 鸡鸣狗吠:形容乡村清晨的景象,鸡鸣犬吠声声。
  2. 鸡犬升天:比喻因一人得道,而其亲属、朋友等也跟着受益。
  3. 鸡飞蛋打:比喻做事失败,一无所获。
  4. 鸡犬不宁:形容战乱、动荡等导致百姓生活不安。
  5. 鸡犬升仙:比喻因一人得道,而其亲属、朋友等也跟着得道。

鸡在诗歌中的运用

  1. 李白《古风·其三》:鸡鸣白,龙腾四海清。
  2. 杜甫《客至》:鸡鸣茅屋下,犬吠深巷中。
  3. 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: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,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  4. 刘禹锡《乌衣巷》:朱雀桥边野草花,乌衣巷口夕斜,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  5. 白居易《问刘十九》: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,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

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,在我国成语、俗语、诗歌等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,通过这些与鸡有关的成语和四字词语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,还能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,让鸡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